上外新闻> 教学> 正文

心怀希望 以译战疫:上外英语学院举办云端无障碍电影系列公开课

【课程建设】 2022-04-28 作者 / 王景、胡菀恬、张嵐宣 来源 / 英语学院

语言切换
  • 【摄影 | SISU】

  • 【摄影 | SISU】

  • 【摄影 | SISU】

疫情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态,也让我们更加重视和珍惜身边的人。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一个值得关注的特殊群体,许多视障人士面临着种种日常生活的不便和挑战,也渴望获得精神文化的满足,他们需要被“看见”。

无障碍电影就是专为视障群体提供的特殊观影方式。它是用准确精炼的文字,对电影中没有对白的画面加以恰当地表述,从而帮助视障观众无障碍地理解欣赏电影。

据悉,2138acom太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开设英语和汉语无障碍电影教学模块的高校。近日,上外英语学院肖维青教授任教的研究生课程《视听翻译研究》与本科课程《英美影视翻译》共同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无障碍电影云端公开课。

公开课的第一讲以“口述影像解说词创作方法”为主题,邀请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创始人、视障人士韩颖老师以及她的助手、重度残障人士孙科弥老师。讲座由肖维青老师主持,修读课程的本科、研究生同学与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名师生一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肖老师简单介绍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形式。围绕无障碍电影的教学内容,她今年新增英语口述影像模块,更贴合专业特性,而母语口述影像按照往年惯例由韩老师主讲。随后,韩老师娓娓道来,为大家讲述口述影像解说词的创作方法,并通过电影《百鸟朝凤》无障碍版片段,使与会师生对无障碍电影有初步认知。她回顾上海无障碍电影的发展脉络和五个阶段,展示此类电影的制作流程。据介绍,无障碍电影的撰稿人要对原片和观众负责,并秉持准确、客观的撰稿原则。

韩老师强调,无障碍电影撰稿时文字表述上要做到规范,注意声画同步、分镜头解说、从观众感知角度表述。结合具体的例句,她详述文字表述的规范要求,指出文字要写出直接的画面感、人物和事物的运动轨迹,用常见事物来表述事物特征,并避免过度表述。她以电影《中国机长》的无障碍版为例,详细地讲解了解说词与对白音乐的关系处理、字幕、非普通话对白以及人物出场称呼等特定内容的表述、镜头语言表达和画面切换提示、敏感画面的处理等方面的策略,并进一步阐释解说和后期合成方面的注意事项。韩老师专业详尽的讲解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也为下一周同学们尝试制作无障碍电影片段打下理性认识的基础。

讲座结束后,肖老师向师生介绍了疫情期间上海残障人士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得到援助与开展自救的情况。疫情期间,全盲的韩老师学习开火仓、起油锅,她仔细辩听火和油锅的声音学会了烧菜。她认为残障人士习惯逆境,懂得生命的坚忍,因此更能适应疫情下的生活,高位截瘫的孙科弥老师曾卧病在床16年,但现在的她每天为无障碍电影忙忙碌碌,不知疲倦。两位残障老师不讲空话大话,都从自己生活工作的实际出发,风轻云淡地分享在困顿中自救、在艰辛中感恩、用人生最大的善意对他人施以援手。她们的乐观、善良和坚忍令人动容,大家深受鼓舞。

在随后的一周,《英美影视翻译》和《视听翻译研究》的本科和研究生同学们分组完成了译制片《地心营救》片段的口述影像制作,真实体验了观影、撰稿、录音、后期合成等步骤。该片改编自真实矿难事件,讲述了2010年智利33个矿工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困地心深处68天的故事。

4月25日,韩颖老师与助手孙科弥老师再次在云端与同学们相聚,观摩空中课堂的海内外师生超过200人。肖老师首先回顾上次讲座的内容,并对《地心营救》这部译制片及选取片段作了简单的介绍。之后,韩老师认真细致地点评每组同学的作品进,并给予专业层面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用词要更加精确,要完整地呈现画面信息、内容、光影的变化,注意语言简洁、称谓和对白一致,避免歧义等。她的指导让同学们十分受用,与会师生均表示收获颇丰。

通过两周的空中课堂无障碍电影讲座,与会师生基本了解无障碍电影的概况及其制作流程。同学们亲自参与无障碍电影制作,在实践中体会如何按照视障人士的受众需求和解说词表述规范去撰写、解说口述影像。师生们不仅收获知识、增长经验,更了解到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的基本状况与种种不易,无形中提醒自己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多承担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关心、关爱残障人士。

如今,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大家对《地心营救》的剧情有不少感同身受之处,从电影内容到无障碍形式,充分体会了生命的乐观、善良和坚韧。在最困难的时候,师生同心,永不言弃,心怀希望,以译战疫,收获第一次无障碍电影制作的经历,传递人生最大的善意和温暖。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顾忆青